高新企業知識產權運營是否有了利好的客觀條件?企業該如何進行知產運營投資……近日,廣州專利注冊了解到由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科技情報研究所、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知識產權中心等聯合主辦的“4·26知識產權發展論壇”上,部分嘉賓圍繞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與知識產權運營、企業創新和知識產權運營、海外知識產權運營經驗等熱點問題分享了各自的經驗和看法。
郭棟(華為海思半導體有限公司總監):最近幾年特別是過去的一兩年,半導體領域相關的知識產權新聞比較多。從最近的高通反壟斷調查到印度高院對中國手機企業臨時的禁令……這些都或多或少地圍繞半導體產業或者產品展開。同時我們也看到,像高通、愛立信,這些公司在利用知識產權進行收費的上面,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績。比如高通,去年他收入里面76億是來自于知識產權授權。我們會不會有一種感覺——在知識產權方面的投資會成為一個企業盈利的主要因素?我個人感覺,在半導體領域還是比較困難的。
對于現在的半導體企業,無論是設計、生產或者封裝企業,產業鏈上這些公司對知識產權的投入非常大。但是這里面真正通過知識產權、通過專利許可來獲得財務上回報的成功案例并不多。對于大多數的半導體公司,知識產權投資的目的是什么?我覺得更多要維護這個企業進入市場的必要準入證,或者是降低它進入這個行業的必要知識產權許可費的門檻。
廣州專利注冊總結,在半導體領域進行知識產權投資,特別是專利投資,風險非常高。這和專利本身不確定性有關;對于很多的企業來說,特別是依托在中國市場,依托在半導體公司的企業來說,進行知識產權投資,首先是要獲得一個在世界范圍內,或者主要是在歐美國家,能夠幫助這個企業進行相關的知識產權法務談判或者訴訟更加現實一點,避免犯一些初級錯誤。另外國際上面核心的標準,它的基本專利非常有價值,這個標準一定是需要能夠在半導體產品中海量運用的。這種投資的回報往往比較高。
文明(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知識產權業務總監):對于一個企業來說,知識產權的內部需求往往在于兩個方面,一個是怎么控制風險,第二個是怎么帶來收益。當你強的時候,可能強化的是如何帶來收益;當你體現為市場弱勢方的時候,可能你更多地在想怎么樣來控制風險。目前,我們的整體政策環境對于知識產權運營來說,還是利好的。
我們歸納了一下國內企業進行知識產權運營的基本思路和模型。首先進行知識產權儲備,你手中沒糧,是不可能出動兵馬的。這個儲備可能源于自主研發,也可能是通過收購、并購等手段完成。其次是對專利資產本身的價值進行評價,在這一過程中,我們對于不同的知識產權資產,其價值定位和價值屬性都有不同的分類,以及不同的價值安排。最后是資產運營的實踐,包括資產優化以及資產利用,優化包括參加行業規則制定、產業互補共同防御聯盟的成立,以及運營性資產收購等。而資產利用則包括了售讓、許可、競爭性的許可、市場準入的門檻設置等。
趙杰(比亞迪知識產權及法務處高級經理):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很多車企是通過合資并購、技術合作、產品的合作等方式進行強強聯合,通過這樣的合作,雙方的專利可以部分共享。
現階段,我覺得新能源汽車企業專利的運營不會偏重于訴訟,還是以合作或者是許可或者大家共同來開發新技術為主。我想它會往這幾個方面來走。從聯盟的角度來看,新能源技術很多種不同的路線。廣州專利注冊認為在未來,可能會慢慢地形成用一個路線可能有一些企業,用另外一條路線的可能有一些企業,就形成這樣幾個聯盟的一個形式。第二個就是標準,加大對國際標準的影響。到目前為止,新能源方面的標準,尤其是標準必要專利相對比較少。在電池充電本身這個部分,近幾年才開始有一些涉及到核心專利。但是我注意到國際上的一些標準組織,現在對新能源這一塊也開始重視。比如兩年前IDC就專門成立一個新能源的標準工作組,它要求各個國家派一兩個代表,談一些技術方面的發展。未來,標準這一塊會做得更多。第三個在訴訟這一塊,因為未來在電子車聯網、車內的信息安全這個方面會越來越多,尤其現在車聯網談得非常多,在這方面的訴訟我想不會太少。
本站所有相關知識僅供大家參考、學習之用,不作為實際操作的法定依據。如有問題或相關需要,請咨詢正穗知識產權。本文來源于互聯網,其版權均歸原作者及網站所有,如無意侵犯您的權利,請與小編聯系,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核實,如情況屬實會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如您有優秀作品,也歡迎聯系小編在我們網站投稿!http://www.235806.com聯系方式: zhengsui88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