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既是保護盾,更是殺敵劍。各大廠商之間圍繞專利的恩恩怨怨亦不曾停歇,在這一次次“橄欖枝與槍”的游戲中,專利在保護企業自身不受侵犯的同時,更伺機打壓、遏制著競爭對手,以期實現自身的利益最大化。
近一周以來,從華為與蘋果相互
專利授權
到中興旗下努比亞律師函360稱360手機侵犯其智能手機外觀設計專利,讓一度消沉的專利討論又變得熱鬧起來。在這里,由于才疏學淺,故不討論紛爭背后究竟是誰侵犯了誰。我們想要來討論一下的各大廠商在專利使用上的各種套路。而縱觀業界,我們發現:打擊遏制競爭對手、變現、合作、營銷炒作這四大模式成為了各大廠商在專利使用上最為常用的套路。
一、使用手中專利打擊、遏制競爭對手發展勢頭
使用專利打擊遏制競爭對手,蘋果可謂是這方面的“楷模”。在面對對自身威脅最為強大的對手時,蘋果的專利大棒就會揮舞。而遭遇蘋果專利大棒最為慘烈的當屬HTC和三星。
2010年的HTC與今日境遇有著天壤之別,彼時的HTC風頭正勁,表現強勢,其2010年,在北美市場,一舉超越蘋果成為北美市場領頭羊。面對HTC的強勢表現,蘋果則揮起了專利大棒,蘋果于2010年控告HTC侵犯了其10項專利,并要求在美國禁止出售HTC產品。
而這場戰爭,專利儲備不足的HTC不幸敗北——2011年12月20日,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對蘋果與臺灣手機制造商宏達國際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簡稱HTC)的專利訴訟案做出判決,認定HTC侵犯了蘋果iPhone的一項專利。而涉及此項專利的所有智能手機,自2012年4月19日起,HTC手機正式實施進口禁令。而HTC在2011年與蘋果專利戰爭中的敗北是則是其衰退的導火索。HTC在與蘋果的專利戰爭中的敗北。不僅讓HTC讓出了北美市場份額冠軍寶座,更開啟了HTC走上衰落不歸路的序幕。
蘋果在2011年干掉HTC后,面對強勢崛起的安卓新晉領頭羊三星,蘋果再次動用了專利武器。2011年4月,蘋果和三星先后在地方法院提起
專利訴訟
,6月末,三星向ITC提出訴訟,隨后,蘋果也采取了同樣的措施,到了9月,兩家公司之間的專利訴訟戰火已經波及到韓國、意大利、英國、德國及澳大利亞,一場蘋果與三星之間曠日持久的專利戰爭就此打響。在曠日持久的戰爭之后,最終三星被判賠償蘋果損失。雖然在這場專利戰爭中,蘋果沒有使得三星重蹈HTC的覆轍,但是三星在這場專利戰爭的失敗,賠款是小,但帶給三星的品牌損失則是無法估量的。
二、使用手中專利授權變現
在打擊競爭對手之外,專利的另一大作用則是通過專利授權讓專利變現。專利變現在當下似乎是一種更為流行的做法,這既沒有專利戰爭禁售競爭對手產品那么血腥,又能夠使得自己手中握著的專利在專利有效期內最大程度的發揮余熱,從另一個方面削弱競爭對手的產品競爭力。
在專利變現上較具代表性的則屬諾基亞和高通公司,一個在移動互聯網時代頗為失意黯然離場,一個在移動互聯網時代風生水起但被中國發改委罰款以60.88億元人民幣。
雖然被許多廠商嘲諷著諾基亞死于沒有創新,但是諾基亞在專利上卻是實打實的大哥級人物。其當前依舊能夠收取包括蘋果、三星、HTC、微軟、黑莓、LG、索尼、摩托羅拉在內的等近40家企業的專利授權費用。據估算,在專利授權許可上,諾基亞每年至少可以獲得5億歐元的收入。可以說,諾基亞雖然退出手機市場,但其影響力卻并未削弱,更成為了懸在諸多廠商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而高通在被國家發改委罰款之后,也似乎是改變了此前的套路。轉而與全球廠商簽訂專利授權協議,數據顯示,當前已有中興、華為、小米、奇酷、聯想、TCL、海爾等80多家國內主要廠商達成專利許可協議。
三、利用專利促進合作目的的達成
專利不僅能夠打擊競爭對手,獲取專利授權費用,更能夠通過專利促進合作目標的達成。當下在這方面較具代表性的可能是微軟了。
作為老牌科技公司,微軟專利底蘊深厚。微軟刺青利用手著握著的兩百多項安卓必要專利,此前數據顯示,其每年能夠從安卓廠商手中收取近十億美元的專利授權費用。而在當下,微軟則使用其手中的專利拉攏安卓廠商,貫徹其CEO納德拉“移動為先、云為先”策略。在其“移動為先,云為先”的策略下,微軟對安卓廠商的專利政策以從此前的專利收費轉換為現在的用專利換合作。以此換取微軟應用在安卓設備上的出廠預裝。而微軟這一招也是顯然奏效的,從與三星專利糾紛的和解,到與戴爾、和碩等十一家Android設備生產廠商達成最新的預裝合作意向,微軟和安卓廠商合作的信號日益明顯,效果也日益顯著。
四、國內廠商使用專利為營銷站臺
在打擊競爭對手、變現以及換取合作之外,專利在國產廠商的智慧下,又延伸出了為營銷站臺這一新作用。在國內消費者從價格崇拜到技術崇拜的當下進程中,國產廠商們似乎更樂意用專利來彰顯他們的創新能力,以此來博得消費者對他們的崇敬與品牌喜愛。
而在這方面較具代表性的可能就是華為和中興旗下的努比亞了。
華為作為當前國產智能手機廠商的領頭羊,憑借其多年來在研發上的不斷投入,使其積累了大量專利,這些專利除了為華為發展鋪平道路,提供支持之外,還被華為當做營銷武器使用。近年來,在華為的自我宣傳中,為了彰顯華為的創新能力和成功之道,華為將其自身的每年的研發支出比例和專利積累頻頻提及,欲求在國民欲求國產企業創新的大環境下,樹立起華為創新形象。
而以專利為營銷站臺的也絕非華為一家,華為的老伙伴——中興——亦是其中之一。作為國內為數不多的專利大廠,在專利上中興同樣頗具積累。但是再為營銷站臺上,中興給人的感覺則是在以自身的專利去抱別人的大腿,欲求在別人的風頭正勝之下,借勢營銷,為自己創造一點露臉機會。無論是從當下其與360鬧得正為火熱的外觀專利紛爭,還是此前在華為P8發布時,其律師函華為,指控華為P8、榮耀X2兩款手機的相機功能涉嫌抄襲,侵犯了其
發明專利
—來看,莫不如此。
結語:
從上來看:專利使用套路,各不相同,但其核心目的,卻是驚人的一致:無外乎與實現自身的利益最大化。蘋果、諾基亞、愛立信、三星、HTC這一圈廠商之間的混戰來看,皆如出一轍。而從他們最終多以雙方和解收場來看,合作共贏才是大勢所趨。
本站所有相關知識僅供大家參考、學習之用,不作為實際操作的法定依據。如有問題或相關需要,請咨詢正穗知識產權。本文來源于互聯網,其版權均歸原作者及網站所有,如無意侵犯您的權利,請與小編聯系,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核實,如情況屬實會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如您有優秀作品,也歡迎聯系小編在我們網站投稿!http://www.235806.com聯系方式: zhengsui88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