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廣州專利注冊公司了解到,隨著經濟進入新常態,全國各地涌動著創新、創業潮。
我創造:萬眾創新澎湃而至
早晨8點半上班,與團隊成員一研討就是一上午,吃上午飯已是下午1點多;匆匆扒幾口快餐,又要趕去跟客戶談合作。這個“五一”節,創客張藝天過得格外忙碌。
13個志同道合的年輕人擠在沈陽市渾南區一間不足100平方米的寫字間,平時9點上班,22點下班,每天10多個小時開發游戲,只有兩扇朝寫字樓天井開著的窗戶,才讓他們沒有完全“與世隔絕”。這是張藝天率領的沈陽斗撲游戲公司的真實狀態。
在湖北黃石市下陸區青年孵化器,王躍龍對自己創立不到半年的電子商務公司信心滿滿。“李克強總理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互聯網+’的概念,我認為目前我們公司做的就是‘互聯網+’業務,相信公司未來會有非常好的前景。”
北京中關村,中國的“硅谷”,創新創業者正全速推進創新夢,伴隨他們的是越來越多的勞動者。他們用專業勞動捧起創新創業熱潮,為創新創業補足短板、掃清障礙。
朱家群就是這些為創新鼓勁勞動者中的一員。他創辦的國內最大的知識產權服務社區“思博網”累計吸引國內11萬用戶,大多是創新創業的小微企業。在這個勞動者的節日,團隊正為推出更快捷的“電商化”知識產權運營服務“快智慧”忙碌著。
我創業:靠雙手改變命運
“創業不是高學歷者的專利。只要有顆矢志創業的心,誰都有成功的可能。”2013年底,26歲的江蘇小伙陸元明與兩位同學合伙創辦了一家電子商務公司,主要從事柳編制品的設計和銷售。他們通過“電商+基地+農戶”模式,形成設計、加工、銷售一條龍的柳編產業鏈條,2014年銷售額達到300多萬元,挖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很多人靠知識改變命運,改變我命運的卻是一雙會修腳的手。”陜西省紫陽縣開連鎖修腳店的“80后”企業家鄭遠元笑著對記者說。“我們這些農村娃兒的創業路或許應該更接地氣些。就像修腳這樣的服務業,門檻低、上手快、市場需求大,我覺得也應該是年輕人創業的好方向。”
電影《推拿》讓觀眾走近盲人推拿師這一特殊群體。在沈陽,鄭曉軒、田童兩名盲人大學畢業生創立“翼豐盲人按摩院”,實現自身價值。他們目前正積極尋找融資渠道,希望發展連鎖經營,幫助更多盲人實現創業夢。
毛筆制作師是個越來越少人從事的職業,卻讓1984年出生的江西姑娘楊藝熱愛了十多年。經過十數年的經營,她在江西景德鎮的楊藝筆莊已在海內外小有名氣,雖然是個只有5名員工的家庭式作坊,但吸引了韓國、日本、荷蘭、法國、美國的客人慕名而來。
公益創業:點亮那盞“心燈”
從一個鄉鎮到近100個鄉鎮,6年間,“90后”小伙李蔚將他創辦的留守兒童夏令營擴展到湖南11個市,4000多個農村孩子在夏令營找到了歡樂和自信。
2009年,正在讀大二的李蔚組織3個同學創辦了飛翔教育中心,想幫助貧困農村的留守兒童健康成長。2012年起,飛翔教育團隊演變為湖南“新農村助教行動”,在共青團湖南省委的指導下,成為關愛、幫助農村青少年尤其是留守兒童全面健康成長的新型助學幫教公益平臺。2015年,新農村助教行動規劃在湖南100個鄉鎮開展夏令營。
“大家共同努力,托起中國夢的力量就會無比強大!”張藝天說。(記者王炳坤、羅鑫、李崢巍、凌軍輝、薛天、王瑩、程迪、李丹)
本站所有相關知識僅供大家參考、學習之用,不作為實際操作的法定依據。如有問題或相關需要,請咨詢正穗知識產權。本文來源于互聯網,其版權均歸原作者及網站所有,如無意侵犯您的權利,請與小編聯系,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核實,如情況屬實會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如您有優秀作品,也歡迎聯系小編在我們網站投稿!http://www.235806.com聯系方式: zhengsui88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