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據廣州版權注冊公司了解,美國知名運動品牌“New Balance”在國內市場遭遇商標侵權訴訟。4月24日,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對這起備受關注的商標權糾紛案作出一審判決。該院認為,美國New Balance公司在中國的關聯公司——新百倫貿易(中國)有限公司因使用他人已注冊商標“新百倫”,構成對他人商標專用權的侵犯,須賠償對方9800萬元。
廣州中院有關負責人介紹,這是廣州中院有史以來,判賠侵權額度最高的知產案件。
知名洋品牌“后發制人”
遭廣州企業老板索賠
涉案NEW BALANCE品牌于1906年在美國創立,是國外知名的運動鞋品牌。
根據被告新百倫貿易(中國)有限公司(住所地上海市長寧區長寧路)的答辯意見以及涉案品牌的官網宣傳,該品牌是全美排名第二的鞋業公司,并逐步成為國際化運動品牌。
2006年,上海新百倫公司成立,主要負責在國內銷售NEW BALANCE運動鞋系列產品,并很快便占領了很大的跑鞋市場份額。在此過程中,為了適應中國市場文化,該公司選擇了使用“新百倫”的中文名進行宣傳和營銷,在其宣傳產品的廣告中使用“新百倫New Balance”標識。
然而,正當“新百倫”知名度越來越高之時,廣州的周某倫先生卻以侵權為由,將新百倫貿易(中國)有限公司以及其在廣州的一家經銷商告上法庭。在周某倫口中,“新百倫”是法律意義上的“冒牌貨”。
原來,周某倫主張,“新百倫”商標早已在我國注冊,事情可追溯至1996年,彼時,周某倫的家人首先注冊了“百倫”商標。具體情況是,第865609號“百倫”注冊商標核定使用在第25類“服裝,鞋,帽,襪”等商品上,于1996年8月21日獲準注冊,該商標于2004年4月經核準轉讓給周某倫。
后來,周又注冊了一系列“聯合商標”,即第4100879號“新百倫”注冊商標也同樣核定使用在第25類商品上,周某倫于2008年1月獲準注冊該商標。同時,周某倫還設立了企業,生產以“百倫”、“新百倫”為商標的男鞋產品,并在大型商場設有銷售專柜。
原告訴稱,被告公司在“天貓”、“京東商城”等網站都開設了“新百倫官方旗艦店”和“新百倫童鞋旗艦店”。由于被告把“新百倫”作為商標標識使用,在網店中也以“新百倫New Balance”來標識產品,在專賣店所出具的購物小票中標識“感謝您購買新百倫產品”,導致大量消費者和經營者誤認為“新百倫”商標就是被告新百倫公司產品的中文商標。原告據此認為,被告的行為割裂了作為商標權人的原告和“新百倫”注冊商標之間的特定聯系,抑制了原告建立和拓展“百倫”、“新百倫”商標價值的空間,構成商標侵權。
據原告統計,自2011年7月至起訴時,新百倫公司銷售被訴侵權產品的總金額已經超過10億元,獲得巨大。原告起訴要求被告新百倫公司立即停止侵權、消除影響,并且還要賠償損失9800萬元及支付維權的合理費用。
對此,被告新百倫公司答辯稱,“新百倫”用作NEW BALANCE商品的中文名稱,而沒有將“新百倫”作為企業字號在商品上突出使用,屬于善意使用。并主張其使用“新百倫”銷售商品時間遠遠早于原告使用“新百倫”商標銷售商品的時間,且其使用方式沒有使消費者或相關公眾產生任何混淆,沒有構成侵權。
明知不當執意為之
法院一審認定本案屬“惡意使用”
廣州中院審查認為,原告“百倫”商標早已于1996年獲得注冊,可以很容易通過公開渠道查知這一信息。不僅如此,被告的關聯公司(新平衡公司)曾于2007年12月要求商標局駁回原告對“新百倫”商標的注冊申請,但是沒有被采納。這說明被告新百倫公司是明知“百倫”及“新百倫”商標的注冊情況,但其仍選擇使用“新百倫”來標識及宣傳其產品。
廣州中院審理認為,在明知原告獲得“新百倫”商標注冊后,被告仍繼續在銷售及宣傳中廣泛地使用“新百倫”標識,因此不能認定被告對“新百倫”字樣的使用屬于善意的使用。被告主張對“新百倫”享有在先權利的意見無法成立。
被告還主張“新百倫”是其產品名稱的NEW BALANCE翻譯,但NEW BALANCE的中文意譯為“新平衡”,且被告新百倫公司亦稱其關聯公司New Balance Athletic Shoe,Inc。為“新平衡運動鞋公司”,也稱其產品之前名稱為“紐巴倫”,所以被告新百倫公司以其所使用“新百倫”是其產品名稱NEW BALANCE的翻譯為由主張其未侵犯原告“百倫”、“新百倫”注冊商標權的意見不能成立。
從法院所保全的被告財務證據來看,被告新百倫公司在侵權期間的經營獲利高達約1.958億元,且從其使用“新百倫”標識的方式和范圍來看,被告通過其侵權行為獲利巨大,其應承擔相應的侵權責任。
廣州中院一審判決:被告新百倫貿易(中國)有限公司立即停止將“新百倫”用于標識及宣傳其商品的行為;賠償原告人民幣9800萬元;在“新百倫(中國)官方網站”首頁及其在“天貓商城”開設的“New Balance旗艦店”、“new balance童鞋旗艦店”的首頁刊登聲明消除影響等。
此案一審判決作出后,新百倫公司尚未宣布是否上訴。
■法官說法
“洋品牌”闖關請先敲敲
知識產權的門
此案一審宣判后,廣州中院副院長余明永對此案進行了點評。“本案給諸多意在開拓中國市場的洋品牌們提了個醒:公平競爭,請先敲敲知識產權的門。”余明永介紹,本案是廣州中院有史以來判賠侵權額度最高的案件,體現了法院在保護商標權、懲罰商標侵權行為的力度。
■法學專家
防止國外品牌
走不法“捷徑”
暨南大學法學院教授徐瑄認為,該案的審理也體現了廣州中院在適用商標法、區分各種形式的混淆和反向混淆的辨別能力和水平。有法學專家表示,本案更重大的意義在于,提醒國內企業的知名品牌的商標權人,慎防國外企業進入中國市場時,巧立名目搞混淆,竊取國內企業名牌商品的商譽價值,將國內企業的品牌價值竊為己有,導致知名企業經營多年的品牌價值被侵權而被竊取。也要慎防國外企業把這種混淆方式作為進入中國市場的途徑,破壞中國公平競爭的市場建設。
本站所有相關知識僅供大家參考、學習之用,不作為實際操作的法定依據。如有問題或相關需要,請咨詢正穗知識產權。本文來源于互聯網,其版權均歸原作者及網站所有,如無意侵犯您的權利,請與小編聯系,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核實,如情況屬實會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如您有優秀作品,也歡迎聯系小編在我們網站投稿!http://www.235806.com聯系方式: zhengsui888@163.com